追问寰宇,探秘火星。10月22日,我校正谊讲堂迎来了本学期第二次讲座——《火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本次讲座由澳门科技大学博士后、山东大学副研究员曾小家老师主讲。
假若人类要搬去另一个星球生活,那该去哪呢?答案是火星。本次讲座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将火星的传奇“一生”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火星是怎么诞生的?曾老师以人类宜居行星作为切入点,和同学们一起探索火星的形成:从一颗小小的星子不断汇聚碰撞,最后重组形成了一个整体。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附中学子了解了火星的诞生历程。
“岩浆星球”——“海洋星球”——“干燥星球”——“荒漠星球”,曾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火星的四个发展阶段。40亿年前的火星和地球一样,从理论来说,那时的火星可能存在生命体;30亿年前,火星演化成了一个干燥的星球,由于体积小、散热快、火山停止,火星演化成现在的 “荒漠星球”。
当同学们正因火星的神奇变化史而感叹时,曾老师向同学们提出疑问:“火星是否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这个问题引发了同学们对人类“第二家园”的关注和思考。相较于其他星球,火星和地球的环境较为相似,日地距离和地表环境都说明了火星是地球的“不二兄弟”。曾老师还讲述了人类目前探测火星的途径。科学家从未放弃对火星的探测,环绕遥感探测、着陆探测、巡视探测,这些科技手段实现了对火星的远距离观察和近距离观察。同时,曾老师还详细介绍了机遇号火星车的结构和贡献,正是因为它,人们才能发现火星过去存在液态水的有效证据。
讲座最后,曾老师分享了未来人类火星探测的主要任务和规划。年级组长张骏老师对这次讲座进行了总结。“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我们探索的脚步仍在前进。
我们相信“火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科学界始终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究的话题,科学家和青年一代都将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为祖国科学事业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编辑:杨濮瑜
撰稿:王奕茗 何思韵
一审:朱 兰
二审:罗家杨
三审:韩文博
签发:王晓祥
烽火岁月歌不朽 青春华章韵长流——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纪念“一二•九”运动89周年歌咏比赛
[2024-12-12]
烽火岁月歌不朽 青春华章韵长流——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纪念“一二•九”运动89周年歌咏比赛
[2024-12-12]
【研学活动】字脉相承:文字馆文化溯源之旅——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子赴“字传千年,酱承文脉”汉字展研学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