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ENGLISH 你好,欢迎光临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校园服务

孩子怎么成了“两面派”

发布时间:2015-07-19 来源:贵师大附中 阅读次数:
+放大 -缩小
在校是助人为乐的好学生,回家摇身一变成了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孩子怎么成了“两面派”?
  以往听话的孩子,最近怎么也不听话,倔强、任性,甚至殴打父母,这是为什么?
  据新华社消息,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已影响到中国人才的素质。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家长、老师的关注。在上海,从心理咨询课走进小学课堂,迄今已走过了1年的历程。
  上海儿童心理专家向记者透露,在长达1年多的儿童心理研究中发现,小学生的“心病”本不是病,“心病”的形成,40%以上是由于师长的压力过大、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
  1)压力太重了,谁能为我分担
  片段1 为出气,自己打自己
  11岁的小B独自躲在房间里,不顾一切地打自己的脸,捶自己的胸。父母听得直叹气:“儿子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是得了病?”
  在同学、老师的眼里,小B各方面都很出色。几天前,小B刚刚拿到了钢琴五级证书,可他一回家就冲进自己的房间。过了片刻,母亲听到从他的房间里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推门进去一看,她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小B正一边猛烈地摇头,一边狠狠地打自己的脸,捶自己的胸。
  学校的心理老师有一天终于打开了小B的心扉。小B说,做好学生真累,看着别的小朋友在外面自由自在地玩耍,他打心眼里希望能够出去疯狂一把。而父母、老师对他的期望,时常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只能用捶打自己的方式来发泄。
  片段2 好孩子竟是“两面派”
  冲进教室,小C抓起同学张明的书包就往地上摔。顿时,张明的课本、纸笔散了一地,橡皮、弹子球也从文具盒中跌落出来,滚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张明想找小C论理,小C凶巴巴地说:“你去找老师呀,就算你去告状,老师也不会相信你!”张明跑到老师跟前诉说了开头的一幕,班主任果然怎么也不相信。
  原来,在老师面前,小C是个很乖的孩子,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学习成绩也很好,可每当老师不在场时,小C总是摇身一变,成了“恶少”,顽皮捣蛋,还专门欺负别人。而状告小C的张明,平时比较顽皮。凭着一贯的印象,老师觉得一定是张明欺负了小C。
  据了解,类似的“两面派”学生,在小学校园里有不少。有的孩子在学校里很乖巧听话,乐于助人,可一回到家,却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有的孩子在家被家长管得太严格,不准干这干那,一到了学校就成“小旋风”,让别的孩子望而生畏。
  有关专家指出,“两面派”的孩子其实掌握了老师、家长的心理。孩子按照老师、家长的喜好来表现自己,希望获得表扬。当孩子面对的对象改变了,孩子就急于把自己的另一面变本加厉地表现出来。
  儿童心理学家说,孩子最要不得的,就是从小“两面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两面派”将影响到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学校和家庭如果能把孩子放在同一个位置上,孩子“两面派”的现象会减少很多。
  2)为小学生“搭脉”
  孩子的心病是师长们的过高期望造成的,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家长错过了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所以就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他们塑造孩子的目的,实质上是自我继续发展的表现,因此对孩子过分保护和不放心,不允许孩子有一点点失败。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的心病是师长们的过高期望造成的。
  刘倩(曲阳第四小学心理辅导主任)?成人并不了解孩子老师、家长应当放下师道尊严,以孩子、学生为中心,真正地爱学生、关心学生。然而现在的情况往往是,孩子太了解大人的世界,而成人并不了解孩子。曲阳第四小学的心理咨询室开出一年了,来咨询的孩子络绎不绝,而今年2月开出的家长咨询热线,平均每个月只有一两个电话。这说明,孩子的问题,家长很少从自身找原因。
  盛裴(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校长)?对孩子的评价要改变观念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要改变观念,不要唯分数,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这种潜能,可以是智能,也可以是艺术能力,家长将孩子可开发的某一方面潜能开发出来就行了。而没有必要望子成龙,这会给孩子很重的学习负担和活动负担。
  张泓(耀中上海国际学校校长)?倡导从成功到成功的教育孩子的许多心病是环境造成的,是因为“独生子女”和“望子成龙”而产生的,这不是纯粹的心理障碍问题。
  在给境外的孩子做教育的日子里,我感受到境外、境内教育理念不一样。在境外,学习好是好学生,体育好也是好学生,师长往往从正面引导孩子,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强调每个人都是成功者,强调一种从成功到成功的教育。他们对孩子从小教育———你不会样样比别人好,但你一定有比别人好的地方。让孩子对自己这个人、对自己的形象接受、承认、欣赏。
  小学生所谓的心理问题,根本不是病态。真正的心理问题,像焦虑症、忧郁症,绝大多数孩子要到初中以后才会有,小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还是环境压力造成的,是大人促成的,是教育方式、方法的问题。要除孩子心头之病,还得从师长入手,从改变孩子周围环境入手

上一篇如何面对孩子强烈的嫉妒心

下一篇让孩子把话说完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学校地址:贵阳市宝山北路199号

学校电话:0851-85601360

学校邮编:550001

技术支持:多点互动

联系人:令狐昌林

电话:0851-85628621

管理员信箱:33358201@qq.com

备案信息:黔ICP备09004117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0347号

备案信息: 黔ICP备09004117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0347号

扫码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