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中学历史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贵州省骨干教师、贵州师大附中教务处主任。
“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概念模糊不清;时空记忆不准确,阶段特征不清晰;阅读材料能力不足,理解不到位等等,这些都是高三历次考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杨慧说。
那么,冲刺阶段该如何复习历史呢?杨慧给出了几点建议。
一、站得高、看得远:关注顶层设计,明确备考方向
2016年10月,考试中心主任姜钢的《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
“一核”指核心立场,即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知道高考“为什么考”;“四层”指四层考查目标,即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知道高考“考什么”;“四翼”指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即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知道高考“怎么考”。可见,关注顶层设计,方能明确备考方向。
二、认真研读考纲、说明和试题的变化,理解其中深意,有利于规划复习路线
通过研究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到,试题实际上贯彻落实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考查要求,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重点考查核心价值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复习路线的规划自然囊括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评价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复习。
三、以往年高考试题为范本进行备考训练
反复练习高考真题(全国卷Ⅰ、Ⅱ 、 Ⅲ及海南卷)是冲刺阶段必做的事。往年的高考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出题老师们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由于高考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以问题为中心、以素养立意的考查方向不会改变,以高校教师为主的命题队伍也不会改变,所以研究高考试题、用高考试题进行限时训练以适应高考,是非常理智的选择。
四、时间即效率:每节课进行限时训练,以提高阅读速度,向时间要分数
由于文综卷中历史科目放在最后,学生在做答其他两科上花费较多时间。故而,没有时间认真、仔细阅读和推敲历史试题,导致回答粗糙,得分不高。此外,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主观题的阅读量都比较大。同时,老师要做到每练必讲,帮助学生精准地挖掘出材料中所给信息。
五、回归课本,使用历史语言答题
在答题中出现语言组织能力差、概括能力不强、语言不精练、不会使用历史语言答题等问题,考生可读背教材中的引文部分。同时,还可把引言内容变为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考试必备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使答题语言更规范。
六、答题规范化训练
限时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回答问题面要宽(多角度)、多挖坑(点要多)、少挖井(不啰嗦,不纠结);②“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③“两距”:卷面要字迹工整,保持一定的字距、行距。 另外,还要关注社会热点,特别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关照,以史为鉴,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烽火岁月歌不朽 青春华章韵长流——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纪念“一二•九”运动89周年歌咏比赛
[2024-12-12]
烽火岁月歌不朽 青春华章韵长流——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纪念“一二•九”运动89周年歌咏比赛
[2024-12-12]
【研学活动】字脉相承:文字馆文化溯源之旅——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子赴“字传千年,酱承文脉”汉字展研学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