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创建和谐校园、温馨教室,塑造学校和谐乐业文化,促进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活动内容:
以新《中学德育大纲》为依据,结合上海市“两纲教育”内容,以“迎世博、创和谐校园、温馨教室”确定主题班会的主题、内容、形式和方法。
参考主题:
1)民族精神特色班集体创建。
2)特色班级建设中,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
3)和谐德育校本教材中的系列主题。
三、成立主题班会活动检查评比小组:
学校领导小组:XX
小六年级:X
中预年级:XX
初一年级:XX
初二年级:XX
初三年级:XX
四、活动过程:
1、时间安排及要求:(第一阶段:11月2---20日)
①11月2日(周一)班主任会议动员和培训。
②各班11月6日(周五)前确定班会主题、内容、形式,展示时间,报政教处。
③11月16日---11月20日各年级组内进行评比展示活动,确定年级名次,报政教处。
2、第二阶段(11月21日—30日)
①政教处按照各班比赛情况,安排校级评比活动,每个年级安排一个班级展示
3、第三阶段:12月8日(星期二),全校师生观摩活动(地点在多功能教室)
4、第四阶段:2010年1月上旬表彰活动
五、活动要求:
1、各班要充分重视此次活动,把活动作为特色班集体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活动中提高班级凝聚力,活动中体现班级和谐、温馨成果、活动中提高班主任业务水平。
2、 班会主题要鲜明和丰富,具有教育性。要广泛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困惑、学生的需求,敢于破解德育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班会形式要新颖,具有创意。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体现班主任的教育意图,力求以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发动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方案要有可操作性。从主题的确定到内容的安排要有可行性和可借鉴、推广性;学生的参与面要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和智慧;内容、方式应注重创新和体现时代特征。
l班会背景:阐明班会主题的社会背景和学校、学生的实际。
l班会目的:阐明预设性的教育效果。
l班会前的准备:包括班会前期所做各项准备工作。
l班会过程:描述班会的教育环节、步骤和形式。
l班会效果:对班会的教育效果进行实证性分析。
l教育反思:简略说明成功与不足。
3、 班级班会课后要及时把教案上传政教处。
4、学校将加大考核力度,对班会课的参评表现作全面考核,记入班主任业务档案。
市第四中学主题班会评比实施方案
一.评比宗旨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为学生搭建自我发展、自我锻炼的舞台,激发学生的信心,展示班级风采,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高扬主旋律,创造和谐、富有特色班级文化,倡导真善美的校园文化。
二.实施原则
1、创新性原则
以新的德育思想和理念作指导,使班会活动突破某些陈旧的传统和规程,力争从活动内容到活动形式,从活动方法到活动过程推陈出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增长学生的创新才干。
2、主体性原则
班会活动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发动学生想办法、出主意,作决定、办事情,自主策划设计、自主主持实施、自主总结评价,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3、人文性原则
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烦恼,使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个性品质和人生信念。在活动中应充分运用学校、社区、社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体现学生的个性特色以及班级特色、学校特色,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实践体验和人生感悟。
4、实效性原则
班会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要能够对学生日常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又要在更加广阔与深远的时空中具有教育价值;要通过班会活动,使学生对现实生活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同时又能够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指导学生勇敢地、乐观地面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困惑和烦恼。要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说教倾向,既注重形式创新,又不搞形式主义,辨证地处理好必要准备与即兴发挥的关系,努力促成活动的真实性、有效性和生活化。
5、多样性原则
学生活动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把教育贯穿于全过程之中,既要体现过程的完整性,又要不失其多样性,各班根据自身的特点选取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突出各班的优势和长处,力求活动的丰富多彩和鲜明特色,促进主题班会的创新与发展。
三.组织领导
本次活动由政教处、团委负责具体实施,王建文、何瑞鹤、王福生、桂平、方海琴、许建军、何晓忠、陈凤英、徐丽香等同志组成组委会,负责主题班会的实施和评比。
四、比赛内容
七年级: 围绕班级文化建设
八年级: 防震减灾
九年级: 绿色 环保
五、比赛时间
2010年11月下旬、12月上旬。比赛时间由政教处统一安排,第十三周(周三——周五)安排八年级进行主题班会比赛,第十四周(周二)安排九年级进行主题班会比赛,第十五周(周二)安排七年级进行主题班会比赛。
六、评比办法
1、方案评比标准为:
(1)主题鲜明集中、积极健康、奋发向上;
(2)内容充实,选材新颖,重点突出,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针对性强;
(3)形式活泼,与内容相统一,吸引力强;实施进程合理,步步深入;
(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5)班会时间为40——45分钟。
3.决赛评分表附后
七、奖励方案
决赛设团体奖和个人奖:
1. 团体奖:每个年级分别评出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其余的为三等奖。
2. 个人奖:评选5名最佳主持人。
【附】主题班会决赛评分表
常州市第四中学主题班会评分表
主 题:
班 级: 时 间: 年 月 日
评价标准
分值
得分
1、主题鲜明、新颖,有明确的指向性 5分
2、时代感强,体现德育大纲的要求 5分
3、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5分
4、选材生动典型,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5分
5、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 5分
6、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紧凑 5分
7、寓教于乐,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展示 10分
8、丰富多样,学生喜闻乐见 10分
9、环境营造得体,较好的烘托班会主题 10分
10、学生热情参与,主体作用发挥好 10分
11、循序渐进,反映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发展规律 10分
12、教师发动有力、指导有度
10分
13、学生积极体验,有了感悟,激起情感共鸣
10分
合 计
(满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