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知行善礼》。
泱泱中华,自古便是文明礼仪之邦。四书五经,三字子规,儒道经典,无不提及礼之一字于人已之重。
古人云:“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而现今,我们所提倡的“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不正是善礼意识的最佳体现吗?
在这个知识、礼仪、法制、廉耻交织的社会之中,在面对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世界之时,我们往往会被非礼之事冲昏了头脑,而陷入良知的泥潭。所谓非礼,并非只是指那些不符合行为准则的不文明行为,更多的还有那些违背了道德底线,违背了知识所授予我们的标准的行为,当一个人的知识行为无法统一,无法做到符合道德礼仪标准时,那么这便是非礼。
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现实,清华大学铊中毒事件、复旦大学投毒事件、斯坦福女博士投毒案......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件,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吧。一是因其犯案性质之恶劣。二是因为这些事都发生在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之中,犯案者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研究学者,却做下这等恶劣行事,显然与其所受教育不成正比。她们的认知无时在提醒她们应当遵守这个社会规则,可她们的行为却打破了行为的底线。当知行无法得到统一,善礼便成为空谈。
人生在世,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背诗诵读到议论写作,我们皆活在纲纪之下。礼之一字生活相对而言更像穹顶或框架,约束知行,以求得相对统一。并非所有的事物都能自觉地向礼,因此有意识的善礼便显得极为重要了。
随手捡起脚下的拉圾、尊老爱幼、积极让坐、尊重师长,关爱同学......这些话,可能是我们从小学便学习的行为礼貌吧。可们心自问,真正都做到的又有哪些呢?小悦悦事件,公交车纠纷,老人倒地不敢扶起......这些,难道不是现实指责我们在生活中行为有所缺失最好的例子吗?教育告诉了我们一个标准,社会去体现了这个标准,可我们却不是全都能够执行这个标准。知行合一而达到意识性的善礼,从而遵守了礼仪标准,说易行难啊!
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改革以来,中国以飞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以八荣八耻为准则绝约束着发展的阴暗面。用礼知耻,崇德向善,我们以知行善礼,奠行着我们对这个社会的承诺。
同学们,我们作为一代新人,知行合一已不再足够,知行善礼,知行向礼、知行向礼才能让社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高二(15)班
姚 露
上一篇:高二现场作文大赛
烽火岁月歌不朽 青春华章韵长流——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纪念“一二•九”运动89周年歌咏比赛
[2024-12-12]
烽火岁月歌不朽 青春华章韵长流——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纪念“一二•九”运动89周年歌咏比赛
[2024-12-12]
【研学活动】字脉相承:文字馆文化溯源之旅——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子赴“字传千年,酱承文脉”汉字展研学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