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乞丐慢慢地对富翁说:“请您行行好,给我点钱,我都两天不吃饭了!”富翁赶紧拿出一把零钱递了过去。
在乞丐转身的时候,富翁问他,你的胳膊怎么回事?乞丐说:“因为10年前的一次地震,不但夺去了我的所有亲人,也让我失去了一条胳膊,而我的家园就这样被毁了。从此,失去了一切的我便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富翁说:“真是太巧了,10年前的那场地震也夺去了我所有亲人,我也失去了一条胳膊,而我的家园也被毁了!”
乞丐不相信地看着这个衣着整齐的富翁,空洞的眼神里顿时充满了疑惑。富翁脱去大衣,也露出了一小截胳膊。
乞丐还是不能理解,说:“怎么看你也不像是一个失去一切的人啊”富翁说:“是的,我虽然跟你一样失去了家园和所有亲人,也失去了一条胳膊,但我没觉得自己失去了一切,正是因为那场地震,使我明白了人生的无常,生命的脆弱,所以我决定要以自己有限的力量来拯救这个世界上所有遭遇不幸的人。于是我自立自强,先是给别人打工,后来又成立自己公司,再后来终于创造了一番事业。”
这就印证了一句谚语:“挫折是块磨石,它能把弱者磨得更加脆弱,把强者都磨得更加坚强”。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程的实行,我们特别注重后进生的培养,却往往忽视对优质生的受挫能力研究,在带试点班学生的过程中,略有感触。
何为优质生?通常的理解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就是优质生”、“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实际上,这些家长、老师、同学眼中的优质生尽管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行为表现等方面比其他学生优秀,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被发现并消除,必将大大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好多的优质生从小就生活在顺境中,在家受父母的疼爱,在校受老师的关心、同学们的羡慕,一度就是温室中的娇花。这也促成了他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一遇到挫折,就惶恐不安,甚至丧失信心、悲观失望。具体表现在:
(1)在初中时都是班级的佼佼者,而进入高中试点班后大多数都没有了以前的第一第二名了,心理上接受不了;
(2)上课答不出问题或作业不顺利或偶然的考试失利就心灰意冷,自暴自弃;
(3)受不起批评:老师批评后悲观失望,家长教育后灰心丧气;
(4)容易进入家庭亲情或异性感情的泥潭,不能自拔;
(5)对其他各种社会问题及天灾人祸的不适应等。
那又何谓挫折?挫折就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的干扰、障碍、遭受的损失或失败。所谓挫折教育,也就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利用或创设情境,对学生的各种挫折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外界帮助下通过自身努力,克服挫折,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教育。
针对这些问题,下面谈谈如何才能对优质生进行良好的挫折教育。
一、以学校、班级为载体进行励志教育,让其明白如何理解挫折:学校、班级借助励志横幅、励志标语持续不断的进行鼓励。如学校有“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班级有“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高中试点班是初中所有佼佼者的集合地,没有五六十个第一第二,应教育学生调整心态,勇争前列。
二、班主任借助班会课对“挫折”进行分析,谈其在人生中的必要性和对人成长的重要性。有位班主任曾说过:“挫折即受挫后才能转折”。如上课答不出问题体现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正确;作业的不顺利是反映你一天的学习效率不高,责其反思;考试的偶尔失利是让你积累考试经验,顺利高考等。
三、班主任要有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试点班的刘某同学,头脑较聪明,因此在初中不做作业成绩也很好,又因脾气大,父母也从不敢说。但到高中后一退再退,更不高兴做作业,以致失去信心,不愿上学。这是因为初中的低级思维层次到高中不适应高标准、严要求造成的。虽然经过半年中许多次的开导,但由于脾气倔强,收效略微。终于在已次周末作业未做这件事中,第一次严厉批评教育,责其反思,再循循善诱,思想上有较大触动,决心整改。
四、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挫折教育,但以正面教育为主。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于成熟,承受能力有所增强。挫折教育就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分阶段进行。如试点班陈某同学在初中成绩优秀,但高中数学注重理解,难以适应。班主任只好在平时和考后找其多次谈心。但由于他心态“过好”,对成绩不是太在乎,挫折力度不够,因此,一直处于中间段。在上次的一堂数学课中,老师让他分析题目条件解决问题,处处不到位,老师就处处提醒,以致他非常生气,当场发脾气。然后在下一问题中,老师再让他回答,最终不乐意的勉强解决。过后我找他谈话,正面教育,问他知道老师为何要总盯着你吗。其一,你生气表示你和其他同学一样,都非常重视成绩,只是你不肯承认;其二,没有这样打击是看不出你有多大潜力,是不是真的学不好,但我看到了你的斗志;其三,失败后再让你回答问题,是让你知道,面对挫折,发脾气抱怨是无意义的,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能成功,只有靠自己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然后在成功中建立自己打不垮的意志和信心。最后他心悦诚服,擦干眼泪,坚定前进的信心。
五、注意利用各种时机和情境。挫折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过程,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必要时可以自己创设一定情境对学生施以挫折教育,在对各种情境的处理和适应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如试点班的张某同学,父母离异,生活跟随母亲,但母女间很少交流,学生思想障碍大,心里很不舒服,此时,老师就找他谈心,先安慰他的际遇,承担他的苦楚,终于他把幼儿园到高中的委屈都倒了出来,同时,再帮他调节母女关系,效果明显。但几星期后,得知父亲病危,思想又进入极端,一心想让父母重归于好,不愿上学,屡劝不听,找不到有利的时机,挫折过重,就很难解决。
六、针对学生的不同气质类型,因材施教。优质生的气质是有差异的,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气质大致有抑郁质、粘液质、多血质、胆汁质四种类型。从抑郁质到胆汁质,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依次递增。因此,实施挫折教育,首先要搞好调查研究,弄清学生的气质类型,根据不同气质类型学生对同一挫折承受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挫。胆汁质的学生可加大挫折的量,从多血质学生到抑郁质学生可适当递减挫折的量,“少食多餐”,逐步增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
七、培养优质生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挫折教育不是要打垮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获得新生,即树立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和归宿。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尊:不能厚脸皮,没有自尊;也不能没有一点承受能力,感情太脆弱,自尊心太强,一遇到挫折便自暴自弃。其次,在正确认识自尊的基础上培养充分的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生活道路上虽然会遇到各种挫折,但只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脚踏实地去做,困难总能被克服,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直面人生,奋发向上。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人生在世,不可能春风得意,事事顺心。面对挫折能够虚怀若谷,大智若愚,保持一种恬淡平和的心境,是彻悟人生的大度。一个人要想保持健康的心境,就需要升华精神,修炼道德,积蓄能量,风趣乐观。正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每一个优质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处理,那么优质生在人生道路上就会更优秀、更健康、更全面地成长。
烽火岁月歌不朽 青春华章韵长流——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纪念“一二•九”运动89周年歌咏比赛
[2024-12-12]
烽火岁月歌不朽 青春华章韵长流——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纪念“一二•九”运动89周年歌咏比赛
[2024-12-12]
【研学活动】字脉相承:文字馆文化溯源之旅——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子赴“字传千年,酱承文脉”汉字展研学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