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需要什么样的“两会”会风
今年的省"两会",不摆放鲜花、不设空飘、没有红地毯,一如去年。
于细微处,今年的省"两会",贵阳本地部分代表不安排住宿;装会议资料的袋子,由仿皮公文包变成了简单的牛皮信封;政协委员的住宿规格由单间变成了双人间;宴席变成了自助餐;控制预算简朴办会……
如许细节,"两会"会风的丝丝变化,如清风拂面,沁人心脾。近两年,践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切实转变会风。对"两会"的预算实行严格控制,尽最大限度节省资金,既符合现代政治治理的必然趋势,又回应了群众的期盼。
"两会"是我省的一项重大政治活动,这些"细微"的转变会切实走进干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领域,进一步促进文风、会风的转变。贵州省"两会"是贵州4000万人民群众政治生活的大事,从节俭办会推进会风革新固然重要,"民众呼声、会有所应",更是"两会"的应有之义。
从更深层面说,着眼于"两会"的基本职责,群众的期待事实上还是在于会议本身的实效。相较节约、不封路、不扰民等具体举措,群众可能更关心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议题,更关注市场经济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更关注扶贫开发、医疗卫生、教育公平、收入分配、生态文明等公共话题。毕竟,省"两会"如何"问政"、"问策",如何开出"方子"乃是至关重要。
两会"新风"劲吹成各方期盼,"开出实效"同样是符合群众期冀。
其实,"两会"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面孔。每年的"两会",在激发委员代表参政议政热情的同时,也充分搭建了社会公众各类诉求的平台。尽管其中可能有各种利益的博弈,但与会者围绕主题进行争论,充分表达真实意愿,正是现代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程序和国家治理逐渐走向优化的途径。这也恰恰是"两会"这个开放的舆论场的优势所在。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曾说,"需要破除的是那些不必要的、过分的形式和排场,以及由此造成的对民主自由、生动活泼会风的压抑。"确实如此,群众需要的"两会"会风不仅仅是在削减繁文缛节这些形式上的改观,还体现在与会委员代表论辩、参与贵州大小事务之实效上,以及省内各职能部门对群众正面诉求的积极回应上。这才是群众真正需要的"两会"新风。
上一篇: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15周德育工作具体内容
下一篇:贵州师大附中门卫人员工作职责
烽火岁月歌不朽 青春华章韵长流——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纪念“一二•九”运动89周年歌咏比赛
[2024-12-12]
烽火岁月歌不朽 青春华章韵长流——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纪念“一二•九”运动89周年歌咏比赛
[2024-12-12]
【研学活动】字脉相承:文字馆文化溯源之旅——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子赴“字传千年,酱承文脉”汉字展研学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