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此项工作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各校都能处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就我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同仁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自觉性。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八十年代以来,也把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的问题摆到了重要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更是把心理素质培养作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中学德育大纲》也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讲过:“提倡素质教育其本质是要按照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所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能适应社会发展‘四有新人’。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党和国家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实现我校“全面打好基础,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造精神,提高人才素质”的办学指导思想必须以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以“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的“三高”为特征的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高耐挫力,以正常的心态,正确地面对竞争中的挫折和失败,学会合作,防止消沉、颓废、沮丧、偏激的心态出现,在此背景下,心理卫生学、心理健康学应运而生。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从本世界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其目标可以归结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让学生“学会学飞”、“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教育主张,这一切都必须以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前提条件。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日趋严重的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竞争的加剧,人们的心理负荷在加重,心理问题在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算,20%的人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至于日常生活中就可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轻微的心理问题在人群中更是大量的存在。当代中学生由于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激烈变化时期,心身发育的未成熟,社会阅历的缺乏,心理随能力差使他们对生活、学习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不善处理,因而心理和行为就更容易失常。特别面对升学压力和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家庭盼子成龙成凤的压力,他们的各种心理困惑、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患得不到及时地排解,消除与矫治,这就便得中学生心理不健康或还无全健康的比例更大。据上海1984年的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具有心理障碍,要排解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和在应知能力、人格特征、情感意志和人际适应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学校必须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心理是人一切行为活动的基础和背景,是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基础构成因素,就学校而言,学生的心理状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基础构成因素,就学校而言,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认真关注和考虑的,因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效果,如知识技能的掌握智力的挖掘与培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美好情感的培养与激发以及顽强意志的培养与锻炼,无不取决于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从此种意义上可以说,心理素质成为各项素质教育的基础,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首先要做好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工作,这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突破口。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二、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建立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要使心理学真正走进中学校罗,要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必须寻求一种适合我国目前中学教育实际需要而又便于操作的模式,纠正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忘掉,实际上无人管的状况。我校在92年成立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于97年5月份正式成立了山东省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作为全校分管心理素质教育的专职机构,该中心配有正主任一人,副主任两人,“中心”设有心理咨询室、热线电话、心理测试室、放松训练室、心理档案室、心理辅导站和《校园心理》编辑部。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上。下设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心理辅导站,年级组组长任站长,成员由班主任担任。“中心”购置了必需的心理测量软件、生物放松治疗仪和二台微机及其他相关设备,以适应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中心”主要职责是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培训业务骨干,直接对学生施加心理教育影响,开展测量、咨询,编辑《校园心理》,开设讲座和心理健康教育课,探索研究中学心理教育的规律和模式。同时为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工作,专门制定了心理指导中心工作章程,建立了例会制度,典型案例会谈制度。工作接待制度,热线电话答疑分析分类制度。为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专人负责,建立专兼职的工作队伍,我们从山东师大教育系要了一位本科毕业生,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在校内选择了两位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热心于此项工作,又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作为专职的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一名校医也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的一位专职工作人员。同时对47位班主任进行培训,使他们作为兼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批妆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同时教育的实践也使我们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咨询是一项理论性的技术性都较强的、专业色彩较浓厚的工作。这对于中学教育工作者来讲,是一个全新的范畴和领域,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肃性,我们聘请了山东师大教育系主任张承芬教授、戚万学教育、孟海兰教授作为我们顾问,聘任毛伟宾主任、刘瑞光硕士、健女士为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指导教师,从而保证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可信。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立后,制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纲五部分:目标体系;组织网络;咨询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测试系统。并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即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患,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根据这种认识,我们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积极向上的情绪,高尚的情操,豁达的胸怀,健康的兴趣爱好,坚强的意志,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材同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参考有关的理论文献,确定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坚强意志教育、人际适应教育、反应适度教育。各年级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是:
高一:学习适应教育,学习方法指导,集体主义与主体意识教育,人际关系教育;
高二:社会责任感教育,人生观教育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
高三:升学与择业教育,应考心理辅导。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实施心理素质教课取直接的一种手段,也是当今中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为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到基本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保证。我们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包括“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两门,二者在目标任务上各有侧重,在内容安排上各有特点。学法指导课重在对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包括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高效率地学习、记忆规律、记忆策略、思维方式等。心理健康指导课主要在高一年级开设,间周一课时,上课时以班为单位,每一课围绕一个中心,对学生的中学生活适应、情感、意志,以及人际交往等进行指导,包括适应教育、挫折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交往技巧训练等,并运用故事法、情景法、角色法、讨论法、设想法等方法,在老师精心设置的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完成应和矫正、人格重塑、心理调适等。对高二、高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结合目标,针对年级的实际,进行不定期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进行,同时注重各学科的有机和谐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自觉地遵循有机、有意、有序地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有效地避免和防止了学科教学中心理问题的发生,对于这个问题,在我校刚刚结束的“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讨会”上,部分教师做了有益的探索。班主任则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适时地召开心理教育主题班会,加强家访和个别谈话,基本形成了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全校教职工都关心和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3、开展多种形式的个案咨询,尽心为学生服务。
为了拓宽师生间心理交流的渠道,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每周二、四课外活动时间开展面询。“中心”的热线电话(0531-6038925)每周五7-9点向全校学生开通,“中心”在学生集中的两座教学楼分别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并委派专人定期开箱时回信。为提高咨询人员的水平,我们要求面议教师对咨询电话都要作好记录,事后整理成文,回信要一式两份,并将其中一份与原信合订在一起,按其内容归纳分类,针对学生提的问题组织学习,开展研究,